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

問答集 Q & A

【問答集 Catechism


第一日 ☼    不可妄稱證得「上人法」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    請問你的上人與懺悔堂?南無佛!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~~法師、大德,您好:

    確實,我們對於「佛、法、僧」的名義,應抱持著審慎的態度!
    因為,大家現在很多都被冒用或誤用了,所以對於過去一些南傳、北傳的觀念,很有重新省思的必要!
    當然,也包括大乘經典與阿含經……。
    對於,「佛、法、僧」的真實義,應以原始佛法「巴利聖典」作為依據。

    就像「巴利聖典」《巴利律》所說……
    (1) 不可妄稱證得「上人法」。(比丘、比丘尼波羅夷四)
    (2) 任何比丘,對未受具足戒者,若說有證得「上人法」,即使真實,亦波逸提。(比丘波逸提八、比丘尼波逸提百四)


    如果,問起某位戒子的戒師或受戒處?
    應問:戒師或受戒處,是否如法、如律?(如果,兩者皆否呢?)

    應問:戒子本身是否如法、如律?(才有意義!)
    應以「正法、聖律」為皈依處,才是真佛子!(依法不依人!)
    出家人應先放下身段,實踐如法、如律的生活,才配受人供養與尊敬!

    祝福法喜!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6(日) ──
 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第二日 ☼    直接去看【巴利聖典】原文

    ~~法師、大德,您好:

    看了一下,有關【修行觀念六十則】……。
    對於,基礎佛法觀念,大體而言,你已有了較為客觀的把握。
    不過,有關《阿毗達摩》的某些觀念,敬請小心解讀。(屬於相似法的論說!)

    例如:
    (1) 所謂「心王、心所」的用語,是否恰當?
    (既然,無我、無我所,何來心王、心所?)

    (2) 佛法即是「緣起」!佛法,既非「分析」也不是許多部份的「組成」!
    因為,這樣子研究下去,很容易把完整的佛法,弄的支離破碎;
    而這正是《阿毗達摩》分析式論述,所犯下的毛病!

    (3) 佛法即是「緣起」!這些《阿毗達摩》定義下的所謂實相(心王、心所、色法和涅槃),難道離開「緣起」嗎?
    敬請,審慎思擇這些貌似純淨的法義,是否隱藏常見的論述?

    所以,要想快速、正確把握「原始佛法」的原汁原味……,建議,直接去看【巴利聖典】(去掉《論藏》的那部份!)
    您會發現,【巴利聖典】和南傳的《阿毗達摩》,不論在陳述方式或內涵方面,的確存在很大的不同!

    祝福法喜!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8(二) ──
 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    再請教無我的定義?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~~法師、大德,善慧思擇:

    佛法即是「緣起」!
    無常、苦、無我,亦同樣是「緣起」!
    五蘊的生起(名色與識),是緣起的一部份;
    五蘊的滅去(涅槃),亦同樣是緣起的一部份。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感謝,心 法師慈悲:
    請問,法師你是須陀洹嗎?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~~法師、大德,明鑑:

    不只是我,對於任何人,那怕是聖者、或者是自己,都不應心存幻想!
    從《卡拉瑪經》了解,即使佛陀本人,也不希望人家對祂不實幻想吧?

    這是,我努力的方向──
    能夠「腳踏實地、務實理解」,才是了解緣起、實踐佛法的人!

    台灣社會,大家一窩蜂、喜歡搞偶像崇拜……;
    如果,不能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,什麼時候,才能從其中清醒過來呢?

    如果,不去了解「法」,只問:「誰是須陀洹?」那是,沒有意義的!

    祝福法喜!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8(二) ──
 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第三日 ☼    「緣起」是不可分割的整體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
    你要去哪裡?
    請問法的定義?

    法與須陀洹有什麼重要關鍵關連性?
    身見結與我見結一不一樣?

    你說「五蘊」的生起(名色與識),是緣起的一部份;
    那何因何緣「五蘊」會生起呢?

    你說「五蘊」的(涅槃),亦同樣是緣起的一部份。
    那何因何緣「五蘊」會滅去呢?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 
    ~~法師、大德,法喜:

    感謝你,對於「法」,有這麼高度熱誠、濃厚的興趣!
    【巴利聖典】是佛陀的真身舍利、金手指,我們只不過是「金手指」旁邊的沙粒或碎石仔而已!

    可是,很奇怪?為什麼,大家都不喜歡看經典?卻喜歡盲目崇拜某宗、某派、某大師呢?


    《法藏》裡有一段對話說的好:
    ➊ 「婆羅門!此五根有異對境,有異行境,對他境互不能領受,以意為歸處,『意』領受其境。」
    「尊瞿曇!『意』以何為歸處?」
    ➋ 「婆羅門!意以念為歸處。」
    「尊瞿曇!『念』以何為歸處?」
    ➌ 「婆羅門!念以解脫為歸處。」
    「尊瞿曇!『解脫』以何為歸處?」
    ➍ 「婆羅門!解脫以涅槃為歸處!」
    「尊瞿曇!『涅槃』以何為歸處?」
    ➎ 「婆羅門!所問過甚矣。所問不能取邊際。
    婆羅門!梵行立,即入涅槃,趣於涅槃、盡於涅槃。」

    ~《根相應‧老品‧Uṇṇābhabrāhmaṇasutta 溫那巴婆羅門》(SN 48.42)


    「六境」是異對境、異行境(苦聖諦),「六根」在收集(集聖諦),所以說:此因、此緣五蘊會生起。

    可見,五根 ➾ 意 ➾ 念 ➾ 解脫,這一條滅苦之道,是唯一到達解脫的道路(道聖諦)!
    而且,由解脫到涅槃,才是大家唯一的歸依處(滅聖諦)!
    所以說:此因、此緣五蘊會滅去。

    因此要說:緣生與緣滅,是不可分割的整體。


    ~以下回答:

    身見結與我見結,是否一樣?
    「見結」包括:身見、戒禁取、掉舉。

    「法」與須陀洹,有什麼重要關連性?
    見「法」才能見佛,須陀洹就是能夠見到「佛」的人!

    法師你要去哪裡?
    剛剛已經講過了,涅槃,才是大家唯一的歸依處(不是極樂世界)!

    請問「法」的定義?
    佛法即是「緣起」!這是「法」,最標準的定義!

    一共有四無礙解(對於「法」四種程度的了解) ➾ ➊ 義無礙解(聽聞法義,知解無礙)、➋ 法無礙解(親證法義,修慧無礙)、➌ 詞無礙解(解說法義,清楚無礙)、➍ 辯無礙解(答辯法義,折伏無礙)。
    如果,說了解「法」,看你是哪一種的了解?

    假如,我們執著於字句(名相),會把「法」搞得很複雜,更何況,各家翻譯的名相,又是多麼不同?將錯就錯、不求甚解的「自諦」論著,更是琳琅滿目!

    這樣,我們還不如把時間,用在整理【巴利聖典】原文,讓祂變得淺顯易懂、易於學習,來得有效率!

    《寶筏心燈》全集、《長部經典》合誦經 (DN 33),是我多年辛勤耕耘的一些成果,夠你用功一段時間了!


    最後要說:
    我們,只不過是「金手指」旁邊的沙粒或碎石仔而已,對於【巴利聖典】──佛陀的真身舍利,應抱持著恭敬、學習的心理,而不是研究、拿來炫耀!

    祝願正法,久住人間!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9(三) ──
 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第四日 ☼    佛子住在哪裡?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
    頂禮法師!
    請問你住在哪裡?
    請問你已斷幾結了?


    ~以下回答:

    我是住在佛法裡!
    希望你(利用時間),
    好好的把【巴利聖典】,
    整理得更加完善一點:
    「不添加、也不減少任何東西、易讀、易懂。」
    說不定──你會斷十結!

    祝福你!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
    你住在佛法裡的哪一法?
    佛要佛子住在哪裡?


    ~以下回答:

    你捨棄自己的「身」和「心」,而問別人,這是「法」嗎?
    以後,再問同類問題,一律不予答覆,請見諒!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10(四) ──
 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第五日 ☼    解答都在經典的最後一頁

    天住(四靜慮)、 梵住(四無量心) 、聖住(四聖諦)。
    佛除了要我們三住之外還必要住在哪裡?


    ~以下回答:

    難道,你比佛還要高明,還要「第四住」嗎?
    (你既然比佛還要高明,你還需要聽法做什麼?)

    現在,正是你聽佛說法的時刻,所以不要急著問問題!
    (這不是很好的學習態度,難怪世人看不懂佛法!)

    除非,你整本書看完了(解答都在經典的最後一頁),
    真的了解什麼是:
    有四依、捨自諦、十聖居……。

    除非,你要以恭敬的心,願意把經典看完!
    否則,你會看不懂的!
    (聽佛陀在說法,你還會插嘴嗎?)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11(五) ──
 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 
 
第六日 ☼    學習的次第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
    你說的:十聖居是目標。
    問題是,如何作到?
    譬如,如何斷貪?
    你認為,應該如何斷貪?
    有什麼次第?
    (十聖居……有比丘斷五支者何耶?……慧善解脫。)


    ~以下回答:

    讀經典要養成好習慣,要全篇完整閱讀,不要遺漏任何字句!(這就是學習的次第)

    讀經典要養成好習慣,要全篇完整閱讀,不要遺漏任何字句!
    所以「十聖居」前面的部份,是否都閱讀完整了?
    等到,你有讀到「十聖居」那裡,我再回答你!(這就是學習的次第)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12(六) ──
 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 
 
第七日 ☼    每位聖者都是阿難的繼承人

    你有看完嗎?


    ~以下回答:

    很慚愧,我雖然不只看完、又把每一部經典、重新抄寫、打字、整理、又翻譯完,但還不如古代的聖者,把【巴利聖典】整個裝進腦袋裡。
    所以,感謝祂們能夠,無私的保存到現在,我們才能夠閱讀。
    不是,只有一位阿難,每位聖者都是阿難的繼承人,是祂們用盡一生的時間,才保存下來的!
    反觀我們,才花了幾小時,就嫌回報太少、付出太多、沒有馬上證果……。
    如果,我們只付出這一點點,就妄想證果,真的是老天沒有眼睛了!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    我急於求法,忘記自我介紹一番……。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~~法師、大德,法喜:

    看了你的網頁,知道你受《阿含經》的影響很深……。
    【巴利聖典】和《阿含經》是截然不同的兩樣東西,如果要看【巴利聖典】,建議《阿含經》先暫時不要看!
    「梵語」是婆羅門教的經典(婆羅門種性的專利),「巴利語」才是佛陀說法的母語,這是最基本的常識。

    成功,只給堅持到最後的人。
    祝福你!


 
卍        卍        卍


    心 法師慈悲:
    感謝你的回答,祝你早成道業!


    ~以下回答:

    1. 你不會是知難而退了吧?(不能只顧讀經典,還是要停下來思惟法義,及注意視力的保養與休息,才能用功得上!)

    2. 你的腦袋裡已經先裝進太多東西了,你對於「十聖居」的註解,沒有一樣是對的!(你用自己的觀念,來解釋佛經的東西,就叫作「自諦」)
    所以,【巴利聖典】在你手裡,翻來覆去,還是只有看到你自己的「觀念」,卻完全聽不見佛在說「法」。

    3. 因此,當你還沒有讀到「十聖居」以前,應該做筆記,先把同樣是在【巴利聖典】或《合誦經》裡面有出現、有提到關於「十聖居」的部份或全部,先條列整理出來。(切忌再拿婆羅門教的《大乘經典》、《阿毗達摩》,或是其他各宗、各派的東西,來混淆、冒充,跟自己過不去!)
    完全不要用你自己對它的解釋、觀念,來做註解!

    4. 很重要!法義條目下面的每一項(你所理解的)「文字」,都要來自【巴利聖典】,要用「經典」本身,來了解或註解「經典」,要用佛陀的「法」,來了解或註解佛陀的「法」,而不是用你自己想出來的「法」!(除非,你認為你比佛陀,還要有智慧?)

    這是,了解【巴利聖典】法義,及「原始佛法」修習次第,最基本的原則。

    祝福你 得到法喜!

 
── 佛曆 2558.12.13(日) ─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